首页 > 案例 > 案例展示 > 地方案例 > 重庆

重庆市荣昌区:纵深推进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建设

2023-10-16    来源:重庆市委网信办    浏览次数:     打印

重庆市荣昌区生猪产业近三年年均总产值超过250亿元。建设国家级重庆(荣昌)生猪大数据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明确要求,是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深入构建以生猪大数据为关键要素的农牧数字经济的重要手段。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有效解决生猪交易链条过长、公平缺失、质量难溯、成本难降等问题,提升农民群众和养殖企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抓住创新“牛鼻子”,精研生猪数智化“新农具”

(一)“猪e管”监管场景有首创。打造生猪产业区域化数字监管系统,打通养、运、屠、售等关键环节,利用系统逻辑实现多维度数据的实时自动采集,依靠大数据辅助决策实现数据融合可视、环节联动贯通、内外协同调度。基于“区块链+电子签章”技术,率先实现无纸化出具动物检疫证明(B证),打通生猪监管“数据链”;自嵌入重庆智慧动监系统并在川渝试点运行以来,累计检疫生猪超20万头。


image.png


图 1 区块链电子签章无纸化出证平台,实现跨部门、多场景融合

(二)“猪e养”养殖场景成模式。研发集AI识别、智能环控、精准饲喂、智能水电、生物安全、猪舍管理、生物资产管理、效能分析等9大功能的生猪智养平台,形成多套适合不同养殖规模数字猪场的解决方案,为全国60余家中小型生猪养殖企业提供“上云”服务。开发资源化利用服务平台,链接养殖场、资源化利用场、第三方社会服务人员、农户、有机肥消费客户,为养殖粪污生产到处理消纳环节提供服务,构建了粪污资源化利用的绿色生态链。联合金融机构开发“猪e贷”,为养殖户“精准画像”,试运行期间实现贷款金额1100余万元,缓解中小型养殖企业融资难题。打造“吉吉荣昌猪”旗舰店,联动160余家养殖户和养殖场,在猪肉数字溯源、数字门店、数字消费等领域开展探索。


image.png


图 2 生猪智慧养殖管理系统,赋能生猪养殖各环节高效管理

(三)“猪e讯”资讯场景广覆盖。加大数据分析与应用,通过“指数品牌+数据资讯+定制报告”全面开展数字资讯服务。联合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全国畜牧总站、中国农科院信息研究所等,编制发布“全国(荣昌)生猪价格指数”121期,核心用户超过100家、10万人次。开展生猪产业数据专业分析,稳定运行“每日猪讯”“行情报告”“今日猪价”“西南监测”等资讯500余期,用户达2.2万户,阅读量达120万人次。发布《重庆生猪及猪肉市场周报》《西南快报》等160余期。在全国率先形成并发布13期非洲猪瘟防控地方区域数据分析报告。


image.png


图 3 “中国生猪产业·荣昌指数”,展现全国生猪产业发展走势

二、围绕行业“风向标”,提升生猪数智化“软实力”

(一)制定数据标准。推进数据标准攻关,建立“生猪全产业链数据目录”“智慧养殖重庆地方标准”“荣昌猪数据标准1.0”,完善生猪数据资源图谱。《生猪智慧养殖数字化应用与管理》系列7个标准成为重庆首批生猪养殖数字化领域地方标准;《猪场智能化液态饲喂技术规范》行业标准项目已通过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组织的专家组评审。2022年作为全国信息技术标委会数字乡村标准研究组川渝地区唯一的成员单位,启动了《生猪数据标准研究》课题的相关工作。

(二)注重软著实力。利用“畜牧+大数据”特色运营展厅扩大影响力,接待畜牧领域、数字经济、政企交流团体500余个共30000余人次,聚集大批专业人士来渝来荣交流技术、洽谈合作、共享数据。柔性引进智能化、大数据、区块链等新领域的国内行业领头人20余名,2022年新增实用新型发明专利4项,目前已累计申请软著9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发明专利1项。开通并运营“荣昌猪”公众号,利用新媒体开展品牌矩阵营销,定制化为中高端客户提供“云养云卖”服务,提高荣昌猪附加值和品牌价值。

(三)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争取项目资金“筑巢引凤”,建设完成农牧数字经济产业园A期,引入数字经济类企业10家,科技创新联合体5家。2021年以来,引进畜牧数字经济招商项目22个,总投资69.4亿元。生猪大数据中心建设主体稳步运营,融资近2900万元,2021年运行至今营收超过3600万元,净利润达250余万元。

三、立足成渝“经济圈”,书写生猪数智化“双城记”

(一)共享川渝生猪数据。聚焦重庆18个、四川52个生猪调出大县、地方猪种资源地区,因地制宜开展运营中心差异化建设,组建智库和产业联盟,吸引50余家成渝两地生猪全产业链企业参与互通川渝数据。联合四川省、重庆市畜牧总站编制发布“川渝能繁母猪指数”40期、编制发布“重庆市能繁母猪存栏指数”40期,综合分析研判川渝两地生猪产业发展和行情走势。

(二)共建区域运营中心。率先在四川省内江市、自贡市建成生猪大数据运营中心,新拓展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种业分中心、重庆市万州区数据运营中心、武隆区智慧养殖示范场,为生猪产业发展服务体系金融支持,积极与重庆农科院、生猪大数据协同创新研究院等5个区域中心及平台开展合作。

(三)共建数字应用平台。建成四川省内江市、自贡市生猪数字监管平台“猪e管”和数据收集体系,共享“猪e养”“猪e贷”等数字应用平台。联合毗邻地区四川省隆昌市建成“双昌生猪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联合四川省内江市、自贡市、遂宁市共建个性化生猪数字场景应用6个。

四、有关典型经验

(一)立足全国影响力,构建创新生态圈。与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重庆市畜牧科学院、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共同构建起畜牧科技创新生态圈,为生猪全产业链各环节提供基础服务。通过全国性生猪数据自采体系建设,推进生猪产能、屠宰、价格等3个节点数据库建设,启动西部农牧数据交换共享(交易)中心和农牧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实现生猪数字化运营基本覆盖全国五大生猪产销区。


image.png


图 4 川渝生猪数据一体化共享平台,形成跨区域共建共享格局

(二)打造区域标识度,推动数字化转型。获批首批重庆市区域型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与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全国畜牧总站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依托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大数据协同创新研究院平台,协同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等19家优势科研院校和龙头企业,联络各地畜牧人才培训的各类院校、农业科学研究院、检测机构等,形成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特有的创新要素支撑体系。

(三)紧扣公益定位,探索共享机制。充分发挥国家级平台为中小养殖企业提供公益服务的职能职责,投入资金研发“数字猪场”并积极推动云化,为中小养殖户提供数字化猪场解决方案,进行数据汇聚、分析,定期形成指数、报告以及数据产品等20余个,通过全媒体矩阵进行广泛宣传,指导各地生猪生产和生猪监测等,探索与各地建立广泛的数据利益共享机制。

(四)发挥窗口作用,形成示范样板。采取成立运营公司、共建实验室、协同研究院等方式,联合生猪产业链上的企业共同争取实施各类项目,不断推动区域生猪产业链升级。逐步形成智慧养殖解决方案、生猪溯源系统、全产业链金融服务、生猪大数据资讯等系列产品20余个。截至2022年底,市场化参与万州智慧养殖场项目、武隆智慧养殖项目、江油种业中心项目、大英智慧农业项目、内江智慧农业项目,累计投入5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