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案例 > 案例展示 > 地方案例 > 陕西

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数字赋能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10-16    来源:陕西省委网信办    浏览次数:     打印

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是优质黑木耳的主产地。2016年木耳产业被确定为县域主导产业,累计发展袋料木耳3.77亿袋。自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柞水木耳产业以来,柞水县牢记总书记关于“小木耳大产业”的殷殷嘱托,积极探索数字赋能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形成产供销一体的数字化木耳产业体系,推动木耳全产业链转型升级、提质增效。2022年柞水木耳产业链总产值达30亿元,“小木耳”已经成为乡村振兴和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一、“数字+研发”,激活木耳产业动能

充分发挥院士工作站、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科技资源统筹中心、木耳菌种繁育基地、木耳技术研发中心和木耳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技术研发平台作用,开展木耳病虫害防治、木耳废旧菌包循环利用、富硒木耳培育技术和木耳功能性血脂健康效应等技术研究,自主研发适生黑木耳品种5个,培育金木耳、玉木耳等珍稀食用菌新品种,完成地方特色菌种比对试验27个,木耳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坚持深加工、精分离、全利用,累计投入1300万元研发推广资金,支持引导精深加工企业自主研发木耳饮料、木耳休闲食品、木耳保健品、木耳肽等系列产品22类98种,推动木耳由食品向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等精深加工领域和高端产品迈进。

二、“数字+生产”,提高木耳种植水平

围绕打造以“小木耳大产业”为产业链的百亿级绿色食品产业集群,柞水县将菌包工厂化、智能化生产作为重点工程,建成年产能达1亿袋的菌包生产线,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工厂化菌包供应地。依托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国家农业科技园核心区建设,深入探索智慧农业生产模式,打造金米、西川智慧农业种植示范园和柞水木耳U型产业带,建成集温度、湿度、光照、通风和可视等自动控制于一体的智能联栋木耳大棚5座,配套安装智能监控、种植巡检机器人及物联网传感温控等设施,建设全程可视化、数字化的智能设施及农业生产管理系统,精准监测、智能反馈木耳生长期水、温、湿、光等关键要素,实现木耳种植数字化控制、智慧化生产,推动木耳栽植向木耳新品优品科技服务基地和示范栽植基地转变。

三、“数字+管理”,保障木耳产品质量

建立木耳产业“两个标准”“三大体系”“四项规程”,加强经营主体监管名录、生产记录、质量安全承诺等全流程管理,7家规模化经营主体进入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联合阿里云、西北大学建成全国首家木耳大数据中心,开发市场信息、生长监测、农事咨询、质量追溯“四大模块”,累计获取国内木耳生产、销售、价格等信息60余万条。物联网系统覆盖重点企业和村(社区),发送技术检测信息4万余条、木耳技术网上咨询4000余次,为柞水木耳产业发展提供了精确的数字技术支撑。建立木耳质量安全云数据平台和柞水木耳“二维码”全程溯源体系,全面推行例行监测、二维码追溯、质量安全信用、诚信档案等制度,定期发布质量检测信息报告,先后为6家企业创建溯源二维码,实现从消费端到生产端的全链条信息溯源,全方位、全过程提升木耳产品质量。


image.png


图 1 柞水县木耳大数据中心

四、“数字+销售”,拓宽木耳销售渠道

全面推行“政府+合作社+农民+电商+网播”的五方联动营销机制,充分发挥互联网销售创新优势,柞水木耳出口到哈萨克斯坦等国。精心打造木耳产品电商平台,通过“引进+培育+传统企业升级”方式,大力扶持一批本土电商企业,着力培育柞水木耳优质“网红”品牌,2022年柞水木耳网络销售额达5600余万元。依托县电商服务中心,柞水木耳进入“盒马鲜生”超市、京东“云仓”等,广泛开展“我为家乡柞水代言”系列活动,举办“山地农产品直播月”等网络直播活动960场次,全面推介以柞水木耳为主的农特产品,网络点击率超过13亿次,实现柞水木耳享誉全国。

五、有关典型经验

(一)加强领导、抓好统筹是前提。县委、县政府将数字化转型发展作为推动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统筹研发端、生产端、加工端、销售端等全产业链发展,成立了县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及木耳质量监管等6个工作专班,落实县委书记“产业链长”、镇办党委书记“主攻队长”、村(社区)支部书记“尖刀班长”责任制。建立周调度通报、月排名点评、季观摩考核、年度考评奖惩和联席会议等工作推进机制,形成木耳产业全要素覆盖、全方位保障的责任落实体系。

(二)政策支持、汇聚合力是保障。坚持把增强产业带富能力作为木耳产业发展的最终目的,立足共同富裕目标,强化政策集成使用,出台全面推进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编制《木耳“十四五”发展规划》《木耳产业发展指导意见》《乡村振兴木耳产业发展战略实施规划》,修订完善《木耳产业管理办法》《木耳产业奖励扶持办法》《关于完善脱贫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增收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强化跨部门、跨层级、跨行业、跨领域之间的协调联动、政策协同和信息共享,整合资源优势,凝聚工作合力,为木耳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三)搭建平台、数字赋能是关键。建成院士工作站、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人才创业孵化平台和科技资源统筹中心、木耳技术研发中心、柞水木耳大数据中心等“一站、两平台、三中心”。通过木耳产业数字经济服务平台和大数据中心,有效将物联网科技、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引入木耳产业当中,形成了产前研发、生产管理、农户指导、质量溯源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高效赋能木耳全产业数字化发展。

(四)双链融合、创新驱动是法宝。抢抓国家创新型县(市)、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创建机遇,大力推进数字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木耳产业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创新发展。建立木耳产业项目库,引进高精尖木耳研发团队和生产数字技术,加快推进木耳精深加工等一批全产业链数字化项目,积极创新研发柞水木耳新产品,着力补齐研发端、加工端等链条短板,以数字化、智能化推进木耳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持续做大做强“小木耳大产业”。